Categories
 
線上客服
 
合作單位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
 
歡迎加入line@

ID:@nfy2453w

 

最新消息

連上帝都迷戀的魔鬼提琴手─基頓克萊曼 10/17琴擁南台灣
2015/10/14

 

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是一名小提琴家及指揮家。

 

4歲時,他在家鄉隨祖父及父親學習小提琴,7歲時進入里加音樂學校,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18歲,離開老家赴莫斯科音樂學院,跟隨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習琴。在莫斯科學習音樂期間,屢獲重要小提琴比賽獎項,如:布魯塞爾伊莉沙白女王大賽首獎、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從此展開忙碌的演奏生涯。

 

基頓‧克萊曼在1970年代就已崛起於國際樂壇,對詮釋古典、浪漫樂曲有強烈個性,也相信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及演奏,絕不輕易妥協。東西對峙與俄式嚴格訓練下造就出的超絕琴技,讓笑容鮮少又愛演奏現代音樂的克萊曼,更加被裹上一層神祕凌厲的色彩,與同時代美國樂壇帕爾曼的溫暖風格相較,更形成了強烈對比。1980年後,這位天才正式移居西方。雖然離開了對藝術家管控甚嚴,一切為政治服務的蘇聯,但他那桀傲不馴的個性,卻也無法完全認同西方世界過度商業包裝、過度明星化、一切只為宣傳銷售的資本主義叢林法則。

 

在那嚴肅甚至有點靦腆的表情、以及精準無比的指尖滑動下,常常流洩出讓人驚異的詮釋。指揮帝王卡拉揚讚美他是同輩小提琴家中最傑出的一位,伯恩斯坦甚至在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排練中,情不自禁大聲對他說:「你的琴音太美了,你實在太棒了,我可以跟你結婚嗎?」但倔強的他,也可以為了二十五秒的速度差異與指揮阿巴多相持不下,甚至讓錄音差點無法出版;他會為了堅持一段裝飾奏不惜與人大打筆仗;會因為不能忍受維也納愛樂團員擅自更改樂曲的演奏方式,而當場回身指責;更為了錄製自己想要的音樂,寧願與唱片公司鬧翻也不被牽著鼻子走……

 

基頓‧克萊曼也不忘要教育後進,1996年11月,波羅的海弦樂團(Kremerata Baltica)就是因此誕生,團員全來自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每位都是由基頓‧克萊曼親自精挑細選的音樂菁英。也寫下一些給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建議,例如《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不僅以犀利言詞點名樂壇當紅明星的缺失、批判現今商業主宰藝術的亂象;更以沉潛樂壇多年的經歷,提供了許多誠摯的理念與觀點,讓此書不但是獻給樂壇晚輩的衷心建議,更是獻給所有熱愛藝術者的肺腑箴言。

 

然而幾年以前,克萊曼的台灣之旅,卻留下慘痛的票房成績,連續兩晚,音樂會大廳中僅坐著不到半數觀眾,空盪的場景讓人錯愕,這種不可思議的票房成績,不僅讓這位備受世界推崇的音樂家對台灣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事後還曾拿此來當作話題,自我解嘲!今年10月,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新舞臺藝術節】邀請到基頓‧克萊曼,率領波羅的海弦樂團來台演奏,曲目則以二十世紀改編的柴可夫斯基《四季》與韋瓦第的《四季》,再加上《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和《美國新四季》,共同組成《新四季》,也讓觀眾得以親炙音樂大師的非凡造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遠見雜誌2004年212期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