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線上客服
 
合作單位

 

 
歡迎加入line@

ID:@nfy2453w

 

最新消息

你所不知道的─萬聖應景古典音樂!!!
2015/10/26

「Trick or treat. Smell my feet.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沒錯,本週週末正是著名的西洋鬼節─「萬聖節」。萬聖節為西方重要節慶,最早起源於不列顛地區的凱爾特族,凱爾特族認為10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是人間和冥界交錯之日。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

 
而在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因此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而後經過基督天主教吸收,變成今日的萬聖節。而原本戴面具的傳統,則改為人們打扮成各種妖魔鬼怪,並在家中裝飾傑克南瓜燈等方式,以求嚇跑惡魔和妖怪。

既然是群魔亂舞之夜,小編在這邊選出一些古典音樂中的「驚悚曲目」應應景,讓古典音樂為您帶來不一樣的萬聖氣氛:

(1) 聖桑─骷髏之舞 Danse Macabre (或名死之舞)
 
聖桑根據昂利·卡薩利斯的詩作創作此首交響詩,詩中描寫中世紀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在每年的萬聖節(11月1日)午夜,死神現身並演奏小提琴,從墳墓中召喚逝去的死者為它舞蹈,這場骷髏之舞將一直持續到破曉,已亡者才會再度回到它們的墳墓。

(2) 李斯特─死之舞 Totentanz
 
此曲作於李斯特在義大利旅行期間。據說是他在比薩的寺院墓地《聖潔之野》看到奧卡納的壁畫《死的勝利》所得的靈感。此畫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婦人想把一群狩獵歸途的盛裝男女踩於腳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運到天國,另一部分無法拯救的則由惡魔運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紀古老聖歌《末日經》的變奏曲。

(3) 穆索斯基─荒山之夜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荒山之夜》完成於1867年,取材於俄羅斯民間神話傳奇。穆索斯基去世後,由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於1886年整理並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來自地下深處非人類的轟鳴。黑暗幽靈的出現,以及隨後黑暗之神的登場。對黑暗之神的讚頌和陰間的祭奠,狂歡作樂。在狂歡作樂最熱鬧時,遠方傳來鄉村教堂的鐘聲,這聲音驅散了黑暗幽靈。破曉。這是作曲家對俄羅斯神話傳說的自由發揮。

(4) 拉威爾─夜之加斯巴 Gaspard de la Nuit
 
「加斯巴」是法文對魔鬼的別稱,《夜之加斯巴》則以鋼琴描寫魔鬼恐怖且殘忍的惡行。第一樂章「水妖」描寫水妖誘惑青年投水的情景。第二樂章「絞刑台」描述才執行過死刑,爬滿昆蟲的屍體還掛在上面,令人毛骨悚然而又悽涼的絞刑台。第三樂章「史卡波」講述一個可以突然變作巨人的侏儒魔鬼,捉弄人的故事。「夜之加斯巴」就是拉威爾根據貝蘭特的同名詩作改編而成。
 
小編就先大致整理到這邊,大家是否從這些曲目聽到滿滿的「萬聖」氣氛呢?
如果各位會員們有什麼推薦的「萬聖」曲目,也歡迎和小編討論分享喔!
 
資料整理:維基百科
麗音影音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ATeam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