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利畢達克◎慕尼黑愛樂音樂會
|
細膩隱微、劇力萬鈞,呈現異樣心影
指揮家傑利畢達克可以說是音樂史上最後一個偉大的傳奇,而要到達他這個傳奇的地位,必須要由與福特萬格勒同等才華的指揮家才夠入列。
但是,這位指揮家,一直到過世後,才逐漸為音樂圈外的樂迷所認識,即使到現在,他的知名度也遠遠不及那些才華遠不及他的人,原因在於,他生前強烈抗拒灌錄唱片,而這可能就是讓他在一九五四年柏林愛樂選舉首席指揮家時,擇卡拉揚而棄他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不這樣解釋,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柏林愛樂會揚棄先前與他們合作甚歡的傑利畢達克。
雖然從來不錄音,但是他卻是位熱心的教師,他在德國曼因茲大學和美國寇帝斯音樂學院的指揮課,長期以來都不收費,自由開放旁聽。而他強烈信仰佛教禪宗,抱持「一期一會」的哲學觀,認為任何音樂都是作曲家-演出者-聽者在同一段時間內,短暫交會的結果,這樣的經驗,是無法被錄下來重製的。
他一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終於獲得一個固定樂團與他簽約,也就是慕尼黑愛樂,但早在這之前,他許多被人私下錄下的錄音,就已經傳遍樂迷之間,因為他每次的演出都是那麼的不同,追求著極高的演出水準和創造,而讓人陶醉神往,就像這份在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三和十四日,於德國科隆愛樂所錄下的現場演出,就是那麼的神奇而不可思議,聽過這樣的演奏,會讓我們質疑,為什麼還有其他同曲的錄音,會以近乎重製同一種演出模式的方式在發行,因為,如果傑利畢達克已經證明,每一場演出都可以讓樂團針對同一首樂曲做出那麼不同的效果和細節,那其他的演出豈不顯得是智性上的怠惰?美學上的茍且?且讓傑利畢達克的指揮,衝擊你對「詮釋」的理解。
指 揮: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
樂 團: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
Munchner Philharmoniker
場 地:1994年德國科隆愛樂廳
The Kolner Philharmonie
曲 目:
拉威爾:Maurice Ravel
小丑的晨歌 Alborada del gracioso
西班牙狂想曲Rhapsodie espagnole
波麗露Bolero
德布西:Claude Debussy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Prelude a《l’Apres-midi d’un faune》
伊貝利亞(選自管弦樂組曲「印象」第二號)
Iberia (Images pour orchestre no 2)
規 格:
螢幕比例:NTSC 4:3
聲音格式:PCDolby Digital 2.0
容量規格:單面雙層
片 長:101分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